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治理 - 正文

【中国高等教育】王欢:“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深化思路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30日 09:57浏览量:


摘  要: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是推进新时代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和实现途径。着眼“两个大局”,高校要着重突出政治导向、锚定价值引领、坚持系统理念、树立创新思维,着力筑牢党建前沿阵地、夯实社区育人内涵、增强多元主体协同、强化数字信息赋能。

关键词: “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综合管理;高校治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要求“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2023年,教育部召开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推进会,要求“加快推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应建尽建、全面覆盖”。本文遵循新时代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下简称“高校治理现代化”)建设要求,系统梳理“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的历史沿革,分析其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进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高校治理现代化导向下“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深化思路,以期推动高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高校治理现代化提供助力。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先后经历了早期探索阶段、试点实践阶段以及内涵深化阶段。第一阶段重在凝聚共识、探索方向,第二阶段重在实践检验、经验积累,第三阶段旨在向所有高校推进,重点是巩固“一站式”学生社区内涵支持,全面构建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工作生态。

1.在探索中凝聚“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共识

2004年,《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有效引导,确保校园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为进一步解决“高校扩招”“完全学分制”改革背景下传统班级管理方式日益松散的突出矛盾,大量高校立足学生学习生活场域,围绕“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管理做出有益探索。2005年,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先后试行“书院制”改革,充分吸收中国传统书院与西方住宿制书院的优秀建设经验,探索立足学生属地、打破专业壁垒、教授双方同处一室、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生态;2008年,浙江大学以实施通识教育、大类培养为导向,成立兼具思想政治教育与学务管理双重职能的“求是学院”。上述改革模式均以宿舍楼宇等学生社区的网格空间为依托,致力于促进育人资源持续聚集、育人力量整体下沉,为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2.在试点中明晰“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框架

“两个大局”背景下,全面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成为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推进的应然选择。2019年,教育部遴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首批10所高校作为“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单位,并对试点高校提出“坚持把牢方向与遵循规律相结合,坚持系统设计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与从严管理相结合”的基本建设原则。2021年7月,新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1所试点学校,持续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深入改革。试点高校以党建为引领,立足校情创新学生社区育人模式、推进各类资源持续下沉、夯实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改革,致力于把学生社区打造成坚持党的领导、融合学校育人资源于学生端的重要场域,以及探索育人组织形式创新的改革前沿,为向全国高校分享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模式,持续丰富“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样态与形式提供了充分的发展经验。

3.在实践中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内涵

基于三年两批次试点经验,2022年,教育部进一步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内涵建设,优化提出“党建引领、队伍入驻、学生参与、条件保障”4个基本要求,开启全面推行“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管理模式新征程。《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指出,“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实现对1000所左右高校有效覆盖”。2023年,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育部提出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进行系统部署推进。各高校立足于学生学情,开展多元模式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面向“需求侧”,优化“供给侧”,让思想政治教育在精准对接中持续发力,形成以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综合能力培养、人格养成教育为目标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合力,不断汇聚新时代高校版的“枫桥经验”。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进路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进路如下。

1.充分发挥党建先锋效能的重要抓手

党的领导是高校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推动高等教育现代化,必须牢牢把握党对高校工作的话语权。传统高校治理体系下的学生社区以住宿生活为主要功能,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没有走深走实,党建引领作用发挥有限。“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通过党委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各担其责、全员上下协作共进的工作格局,形成师生高度认同的价值共同体。一方面,通过党支部的示范引领,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实现党组织“纵向到底”的布局模式,进而贯彻落实学校党委的顶层一体化设计蓝图;另一方面,完善学生党员责任网格化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传帮带”作用,落实基层责任主体,筑牢党的基层堡垒。在社区中把党史学习教育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形成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无盲区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确保党的领导“一竿子到底”,充分发挥党建效能。

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场域

“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第二课堂的拓展,是新时代、新学情下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场域,是与课堂育人同等重要的全新育人增长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着力以共同的生活区域、价值观念打破班级建制教育管理传统状况与“同班不同学、同学不同班”新现象之间的壁垒,通过搭建办学治校各领域、人才培养各方面、教育教学各环节联动的育人平台,推动形成校内外协同协作全员育人氛围,解决育人资源碎片化、不畅通等问题,为促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好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夯实内涵支撑,深耕实践路径。

3.主动推进高校治理改革的根本要求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依托,而大学治理现代化在其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从量的扩张逐渐转变为质的提升,高校治理必须改变原有自上而下、一元单向的“管理”模式,通过多元主体的平等协商、合作共治达成一致的公共目标及行动方案。“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通过育人主体和各支育人力量的过程性陪伴和伴随性指导,引领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注入到学生中间,全面了解学生生活和思想动态、充分回应学生全面发展需求,进而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共治。

4.数智时代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智能技术赋能高校治理现代化既是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选择,也是贯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的路径拓展。“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适应了教育数字化发展趋势,通过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智能平台、现代设施,打造智慧社区平台,实现新时期高校师生的价值引领。其一,通过技术赋能,搭建突破时空限制,增强多元主体实时交流和协作治理的固定化、常态化场所。其二,通过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构建起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其三,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科学研判学生成长规律和发展需求,构建起集目标管理、过程控制和评估反馈等为一体的风险预测、分析和化解的综合管理体系,打造集“价值引领—多元共治—资源整合—风险化解”于一体的数字化育人工作新矩阵,以精准化服务更好满足新时代学生成长需求,助力高校治理现代化进程。

高校治理现代化导向下“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深化思路

在高校治理现代化导向下,高校要深挖路径,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向纵深发展。

1.突出政治导向,筑牢党建前沿阵地

“学生在哪里,党组织就有效覆盖到哪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治理模式的鲜明特点。要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领导和正确的政治方向贯穿于社区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加强学生社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以坚强有力的学生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夯实“一站式”学生社区政治基础。

第一,将基层组织建设创新融入社区建设,打破年级、专业、师生界限,建立“社区党委—书院党总支—师生联合党支部”三级组织架构,灵活设置党支部,打通党员培养链条,确保党的组织建设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第二,将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学习融入社区建设,建设社区宣讲团、名师大家讲坛,创建红色学习场景,开展特色主题教育,旗帜鲜明站稳社区理论课堂。第三,将网格化管理融入社区建设,构建1个支部包干N个网格的精准管理响应模式,制度化夯实党员示范岗、责任区、先锋队,党员干部担任社区楼长、网格长,形成社区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监督、影响联动体系。

2.锚定价值引领,夯实社区育人内涵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切实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将“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以共同价值理念为联结的学生教育生活成长共同体,打造分众化的服务设施、立体化的社区课堂和特色化的育人精品,使“一站式”学生社区切实成为课堂之外培育时代新人的场域阵地。

第一,构建温馨便捷的社区育人环境,涵育积极向上、特色鲜明的社区文化,将新时代伟大成就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区环境建设深入融合、实现“浸润式”理想信念教育环境,以优秀的社区文化氛围影响人、塑造人。第二,搭建联接第一、第二课堂的社区育人课程体系,充分把握新学情及教育规律,开设素质能力培养、行为养成教育、学业辅导、心理健康、生涯规划、社会实践、科研训练、就业创业比赛等“五育”课程活动,服务学生课堂学习之外的教育引导和成长成才。第三,鼓励学生共同参与社区治理,丰富学生参与社区建设的载体形式,建设社区学生组织、社团、志愿服务项目,开展服务学习,增强学生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无形课堂。

3.坚持系统理念,增强多元主体协同

汇聚校内校外育人资源、形成全时全域育人合力,是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的必然路径。要坚持“一线规则”,整合组织、管理、实践、资助、服务、心理、网络等多模块、多样态的育人体系,创新有机协作机制,打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成长发展支持系统,深化“三全育人”新格局。

第一,以完善合理的接诉即办工作机制促进社区服务效率跃升,建设线上线下师生服务大厅,畅通“学生反映—集中转办—限期反馈—跟踪问效”工作闭环,将问题和关切发现在社区、解决在社区。第二,以育人力量的过程性陪伴和伴随性指导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完善领导力量、专业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下沉社区服务学生模式,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扰、学习困惑、生活困难的同时,促进教师的自我实现。第三,以高水平的专职工作队伍实现社区育人能效叠加,强调入驻辅导员作为社区育人机制的运营者、育人资源的连接者、育人空间的管理者作用,最大效度发挥协同价值,在共同体视野下促使师师、师生、生生同频共振。

4.树立创新思维,强化数字信息赋能

数字化赋能新时代“智慧型”学生社区,是构建宣传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的思想引领体系的时代指向。面对学生群体特征与个性需求交织的现状,要持续完善“技术—制度—管理—服务”联动机制,推动社区育人工作“从宏观到具体、模糊到精准、事后到事先、漫灌到滴灌”的转变,激发工作活力、释放工作效能、提升育人质量。

第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科学成才观念,遵循教育规律、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以“五育”并举为目标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引导学生坚持以德为先、严格学业标准、培养体育精神、增强艺术素养、养成劳动习惯。第二,依托信息技术,呈现学生成长的过程记录、成长档案、能力评价等,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突出学术研究、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等方面高质量成果导向,根除低水平重复、简单以数量取胜的评价弊端,提高学生成长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第三,以评价促成长、以评价强赋能,形成涵盖价值塑造、技能拓展、创新实践、素质养成的评价模式,引领学生追求卓越、勇攀高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王欢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

(原载2024年第5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下一条:【陕西省教育厅官网】卢建军:凝心聚力谋发展 同心奋进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