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大学治理 - 正文

【聚焦全国两会】《光明日报》刊发卢建军委员之声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4日 11:07浏览量: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

【卷首语】“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党深刻认识到: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党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于现代化全过程、渗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始终致力于解决经济增长过程中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世界性难题,努力克服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先天性弊病。

放眼未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的底气和自信除了来自雄厚的物质基础,更来自每个中国人积厚成势的志气骨气,来自各族干部群众一往无前、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

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不断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持续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根基。惟其如此,中华民族才能以更加自信、更加自强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扎实推进 厚植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没有坚实、先进的物质文明,一个国家和民族就会缺乏昂首于世的物质基础。新征程上,从5G基站到特高压,从“东数西算”到“强链固链”,一系列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瞄准高质量发展发力;设立雄安新区,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一个个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拔节而上……中国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厚植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物质文明高度发展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能够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卢建军委员看来,锚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之举:“以西迁精神为滋养、立足国家科技战略前沿、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新一代交大人将继续以科研报国为己任,为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协调发展 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要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促进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卢建军委员建议,“高等教育应聚焦国家战略需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打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围墙’,积极探索教研一体、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新路径。”


文章节选自2023年3月7日 光明日报07版 两会特刊

报道链接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3-03/07/nw.D110000gmrb_20230307_1-07.htm

上一条:【中国社会科学网】席光:以科技自立自强谱写创新发展新篇章

下一条:【聚焦全国两会】【人民网】卢建军委员: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