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月26日,《光明日报》高等教育版“聚焦两个一流”栏目刊发西安交通大学王树国校长署名文章:瞄准社会发展需求重构大学形态,以全球化的视野审视中国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提出在迈进“双一流”大学建设的征程中,融入社会发展大格局重构大学新形态,必须进行一次彻底的思想革命。现全文转载如下:
瞄准社会发展需求重构大学形态
今天,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现实,我们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差距。透过世界一流大学的表象,没有真正反思我们在办学规律和方向上存在的不足,这种不足更多地体现在发展理念上的差距。
世界一流大学往往走在最前面,做社会发展的引领者,而不是追随者。在学科规划、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一定是在世界范围内做到最前沿、最强大。而中国的高校往往会先考虑别人已经做了什么,我们能够赶上多少,这是我们的惯性思维,是二流大学对行业“领头羊”习惯性的跟随。
没有把中国的教育放在全球发展的视野下,去研究世界未来的发展趋势,去思考高等教育内在的发展规律,这是我们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看到世界一流大学设置了新学科,我们也要设,往往不去思考为什么要设;看到世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质量高,却不去思考为什么质量高。我们在大学发展中急功近利,总关注一些显性指标,而不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表面的模仿就成了习惯。
因此,谈到世界一流大学,我们不应该只说未来的中国是什么样的,而应该说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中国在其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这实际上给中国高等教育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要求中国的大学具备引领、超越的实力和思维,也倒逼中国高等教育工作者去反思如何建设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我们要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思维变革。
首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有系统的思维。目前,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就是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这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也是高等教育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去弥补自身的短板。
其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要有世界的思维。中国高等教育正在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我们不仅要用历史的思维看过去、现状和未来,更要用国际的思维看中国发展的问题,用国际的视野把中国“双一流”纳入到世界整体范畴当中去考虑,既要考虑中国发展的需求,又要考虑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走势。
最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还要有创新的思维。中国大学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我们和社会的发展相脱节。大学现在一心希望能够有所创新,但是创新源于兴趣,源于对国家的使命感,对社会的使命感,甚至于对整个人类发展的使命感。所以我们必须反思,我们的科研兴趣是从哪里来的,这种兴趣会不会激发研究的创新。与此同时,大学应该以学生为本,确立更高层次的培养目标,要尽力构建一个大学与社会互通互融的通道,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受创新思维启迪,并在走出校门之前就能感受社会,让他们有朝一日走出校园,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成为社会发展的脊梁。
我们必须承认,由于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整个人类社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这个变革不仅会改变生产形态和经济形态,也会改变我们的教育形态。因此,21世纪的大学形态必须发生某些变化,先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然后去引领社会的未来发展。
时代的脚步要求我们建立起大学和社会互通互融的通道,让大学的信息和社会的信息可以随时流动、交互支撑,我们做的每一次努力都能够得到社会的反馈,并利用社会的反馈来检查我们的不足和调整我们的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现在正在做这样一种尝试,就是把大学与社会深度融合,把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有效地整合起来,建立一个“校区、社区、园区”三位一体的全新的大学形态,它应该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开放的具有国际视野和发展理念的,并与社会交流互动的21世纪大学新形态,这便是我们正在建设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创新港”作为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建的国家级项目,是西安交大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西安交大将大学与社会有机融合,发挥大学社会引领作用的积极探索。聚焦国家战略目标,瞄准能源革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世界科技前沿,依托“创新港”,我们将重构学科建设组织架构,设立“基础与交叉学科、工程学科、生命医学学科、人文社科学科”四大板块,以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信息技术、航空航天、大数据、环境保护、医药健康等重要科技领域为主攻方向建设23个研究院,进行持续的科技创新和吸引高端人才的平台建设,为国家重点行业发展和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我们将在“创新港”与世界500强企业共建校企联合研发中心,通过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创客空间等,像美国硅谷一样激发原始创新不断开花结果。创新港将集成台湾新竹工研院定向支持大企业、重点行业的经验,汲取美国硅谷自由创新的经验,打造出培养高端人才的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学生将较早地进入到需求牵引的科技创新模式中感悟社会,从而能在走出校园后很快成为社会的紧缺人才。
我们的希望是,“创新港”既是人才流动的蓄水池,也是人才培养的孵化器,在这里能够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培育更多的创新企业,因此我们面向全球“不分校内外、不分海内外、不分肤色、不分种族”招聘高端人才。与此同时,我们发起成立了“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目前已有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所大学以及智库的参与,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的总部也将落户“创新港”。
总之,“创新港”将建立成为一个国际化、科技化,与国家产业密切结合的创新平台,而它对于西安交通大学的意义,是在建设“双一流”中,彻底解决大学与社会脱节的问题,重构大学的办学体系。
附原文链接: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6-01/26/nw.D110000gmrb_20160126_3-13.htm